文=Yazi (Cheng-Han Wu),圖=Meteor Juan
【文章導讀】
耳塞式 – 輕巧無負擔的隨身小耳機
入耳式 / 耳道式 – 隔音第一流,技術革新迅速的耳機類型
耳掛式 – 漸漸淡出市場的耳機類型
耳罩式耳機
貼耳式
全罩式 / 覆耳式
開放程度
開放式
半開放式
封閉式
結語
好文推薦
地表上流通最廣泛的耳機 – Apple Earbuds
攜帶性:★★★★★
舒適度:★★★★★
穩固性:★★★★★
隔音性:★★★★★
參考耳機:Apple Earbuds、Sennheiser MX500
耳塞式耳機可能是多數玩家所接觸的第一款隨身耳機,同時是早期研發出來的隨身耳機類型,常見於多數 3C 產品隨附之耳機。耳塞式耳機設計相對簡單,直接將發生單體置在耳孔之外,有時搭配海綿包覆耳機出聲口,因此配戴穩定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此類耳機難以穩固配戴。
由於耳塞式耳機未將耳道完全封閉,隔音能力上相對有限,對於不喜愛侵入感較強的耳道式耳機買家而言,無疑是小體積下最好的選擇。從聲音表現方面看待,因為缺乏優異氣密性及結構上的問題,目前市面上較少推出高階的耳塞式耳機。
該類型的經典耳機大概非 Apple Earbuds 莫屬,幾乎每個人都有接觸過此款耳機,同時令 Apple Earbuds 成為史上影響力最大的耳機之一。
Westone 目前最高階的六單體通用型入耳式耳機 – Westone W60
攜帶性:★★★★★
舒適度:★★★★★
穩固性:★★★★★
隔音性:★★★★★ (※少部分為開放式,隔音性差。)
參考耳機:Ultimate ears Triple.fi 10、Sennheiser IE8 / IE80
入耳式耳機是這幾年發展最快的耳機類別,也是近年討論度熱度最高的耳機類別。由於微型化發聲單體不斷地研發和改良,入耳式耳機可以提供非常優異的聲音表現,再加上良好氣密性,讓入耳式耳機在低頻區段的表現有著絕佳優勢,其深入耳道的配戴方式,讓入耳式耳機有著優異的隔音能力,上述一切令入耳式耳機成為目前隨身耳機中的最佳選擇。
於此同時,該類型耳機過於侵入式的配戴感,部分買家對此類耳機敬而遠之;此外,入耳式耳機必須搭配深入耳道的配件 [耳塞套] 使用,所以挑選適合自己大小和類型的耳塞套,直接影響到配戴的舒適度和穩定度。
入耳式耳機中的經典型號非常之多,使用平衡電樞單體的 Ultimate ears Triple.fi 10 以及動圈驅動單體的 Sennheiser IE8 / IE80 都是早年入耳式耳機常討論型號。
Audio-Technica ATH-EW9 是少數市面上可見的高階耳掛式耳機(Credit:Audio-Technica)
攜帶性:★★★★★
舒適度:★★★★★
穩固性:★★★★★
隔音性:★★★★★
參考耳機:Audio-Technica ATH-EW9、Audio-Technic ATH-EM7
對於新接觸耳機玩家,耳掛式耳機可能是其中較少接觸的類型,耳掛式耳機大約在十年前最為常見,隨著耳機類型的改良之後,耳掛式耳機漸漸從主流類型中淡出,其設計是將發聲單體另用耳機上附屬的耳掛來固定於耳朵旁,由於耳掛式耳機僅能稍稍將耳朵罩住,所以隔音能力相對有限,同時在長時間配戴下,容易有耳掛束住的感覺,整體配戴性並非特別出色。
耳掛式耳機受制於單體大小限制、氣密性較差的緣故,在聲音表現方面較難達到非常高的水準,目前市面上僅剩少許品牌尚在生產該類型耳機。
經典的耳掛型號以 Audio-Technica 推出金屬外殼 ATH-EM7、櫻花木外殼 ATH-EW9 最為出名。
從最初耳機發明時,耳罩式耳機一直存在的類型,也是大多數玩家對於「耳機」的第一印象,在漫長耳機演化過程中,耳罩式耳機經過無數次改良,雖然整體機構上沒有重大轉變,但是設計者為之加入的巧思,玩家們可說是有目共睹了。
目前常見的耳罩式耳機有 : 貼耳式(on-ear) 和全罩式/覆耳式(over-ear) 兩種類型,兩者在優缺點略有不同,小弟將上述兩種類型分別討論和簡介。
貼耳式
近年少見在外觀、實用性和音質上兼備的優質耳機 - V-MODA XS
攜帶性:★★★★★
舒適度:★★★★★
穩固性:★★★★★
隔音性:★★★★★ (※少部分為開放式,隔音性差)
參考耳機:Sennheiser HD25-1-II、V-MODA XS
貼耳式耳機可以當作是小一號的覆耳式耳機,體積比傳統覆耳式來得輕巧,配戴時耳罩會直接壓於耳朵之上,長時間配戴沒有覆耳式耳機來得舒適,受限於包覆性和單體配置空間較為有限,聲音表現往往會有所妥協,將攜帶便利程度作為主要考量的耳罩式耳機,如何在音質、攜帶性之間取得優異平衡,非常考驗設計者的功力,所幸這類型耳機也不乏優異的型號,如超過 25 年歷史的 Sennheiser HD25,正是專為現場音頻工程師設計的型號。
此類耳機大多是設計在吵雜環境下使用,因此貼耳式耳機大多為封閉式設計,提供一定程度的隔音性能。
這類型經典型號是上列的 Sennheiser HD25 系列,包括後續改款型號。
全罩式 / 覆耳式
SONY 近期推出的高階全罩式耳機 - SONY MDR-Z7
攜帶性:★★★★★
舒適度:★★★★★
穩固性:★★★★★
隔音性:依耳機開放程度決定
參考耳機:SONY MDR-Z7、Sennheiser HD800
全罩式耳機依自面來看即可知道,泛指能將耳朵完全包覆的耳機類別,由於能完整的包覆耳朵,使得全罩式耳機的配戴感大多較為舒適,可是體積上相對較大,攜帶性較差,全罩式耳機往往是定點使用居多。
此外,由於腔體空間較大,全罩式耳機能夠配置較大的單體和更深的反射空間,讓這類型耳機在設計上具有較充裕的調整空間,也成為多數品牌表現極致音質的最佳耳機類型,高階耳機大多為全罩式耳機佔據即可得知,對於配戴舒適度和音質表現特別挑剔的買家,全罩式耳機成為不二之選。
這類型耳機的經典型號非常驚人,現時高階全罩式耳機中表現出眾的 Sennheiser HD800,常為玩家和各大高階耳機做比較。
除了耳機類別上的區分之外,開放程度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開放程度愈高的耳機,隔音能力則愈差,愈容易產生漏音的情況,以下列舉三種常見的開放程度設計來介紹。
開放式
Audio-Technica AIR DYNAMIC開放式耳機系目前最高階產品 - ATH-AD2000X
參考耳機:Audio-Technica ATH-AD2000X、Sennheiser HD800
開放式耳機和外界沒有太多的隔絕設計,耳機內部和背側間只有極少的阻隔,這類型耳機容易聽到外界的聲音,並且有著嚴重的漏音現象,得益於開放式的結構設計,耳機配戴時不易產生悶塞感,可以提供更為自然地聽感,不過因為開放式設計的緣故,這類型耳機較難重現極低頻段的聲音。
半開放式
相當經典的錄音室常客 - beyerdynamic DT 880
參考耳機:beyerdynamic DT 880、AKG K240 MKII
半開放式耳機兼具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優點,採用氣孔、檔板調節空氣進出,針對振膜抑或是結構缺點進行調整,具備中等程度的隔音能力,聲音也較封閉式耳機來得開闊不少。
嚴格來說,多數耳機都算是半開放設計,僅僅是開放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不過玩家們將耳機背板大面積被遮蔽、搭載明顯開放式氣孔的耳機稱之為半開放式耳機。
封閉式
近年來廣受 DJs 喜愛的獨具風格耳機 – V-MODA M-100
參考耳機:beyerdynamic DT 770 PRO、Audio-Technica ATH-M50
封閉式如其字面所示,意指耳機腔體是完全封閉的結構,絕大部分封閉式耳機依然具備調節氣孔,但目前將其歸類為封閉式耳機。封閉式耳機普遍擁有良好的隔音能力,較不易產生漏音,唯獨容易產生悶塞感。
以上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耳機類別,希望本篇介紹能夠幫助各位選擇耳機,至於評分主要依循常見的耳機評比,如果使用特殊設計則不包含在本文中,當然,其中亦不乏缺漏、未介紹到的耳機,請各位玩家們多多包涵。
比起其他燒友們,小弟經驗不算豐富,在此依然希望能夠在各位選購之路上盡一份綿薄心力,如果有任何疑問,請到小弟常出沒的討論區留言,如果有看到您的問題,一定會盡力幫忙解答。
HEAD4 影音頻道會持續發布最新情報,愛好耳機的發燒友們歡迎到 facebook 粉絲團按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