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文章】
【TAA 2015】Hi-End 台北圓山音響展後敘報導(上)
【TAA 2015】Hi-End 台北圓山音響展後敘報導(下)
【文章導讀】
敦睦廳 | 德錩、RANKO、Questyle
環球知音
鈦孚
極品
音悅
凡順
宙宣
世貨
敦睦廳 | 德錩、RANKO、Questyle
首先來到敦睦廳,初見韓國男子團體 Super Junior 的大型橫幅看板,為何出現在此,想必讀者們已經先行察覺了。
沒錯!答案正是圖中的 Astell&Kern AK Jr Super Junior 特別版,海外定價 569 美金,折合台幣 18,570 元,本款是偕同南韓最大的演藝娛樂公司 S.M. Entertainment 所推出的 AK Jr 聯名版,正好兩者皆擁有「Junior」,如此合作尚在意料之中吧!
此款播放器外包裝、本體均採用 Super Junior 應援色 - 寶藍色,有別於量產版銀色及港澳限定的紅金色,內藏「DEVIL」高解析音源專輯,至於右方擺設的入耳式耳機是 iriver ICP-AT500,沒想到竟然出現至此,可惜無法試聽,徒留些許遺憾!
相關連結:
轉攻入門級輕巧播放器,Astell&Kern AK Jr 超薄現身!
[港澳限定]Astell&Kern AK Jr Iconic Red Special Edition 特別版大公開!
iriver x final audio design 連袂發表流線金屬腔體耳機 ICP-AT500
接著看向 Astell&Kern AK Jr / AK100 II / AK240SS 以及第三世代的最上位隨身播放器 AK380,每款皆有獨特風格,唯稜角分明、獨立音量旋鈕等設計是其共同點。
實為不繡鋼打造的 AK240SS,由原始版本的鋁合金改採用不鏽鋼材質製造,原廠宣稱接地效果更勝於原版?無論如何,握持時所傳遞的手感肯定相當冰冷。
相關連結 : Astell&Kern 開始挑戰不鏽鋼工藝,「AK240SS」預定登場!
最後是今年夏季初發表的 AK380,宣示作為第三世代的超高端隨身聽,這次趁 TAA 2015 圓山音響展一同曝光,再來配套耳擴底座將於 9 月份海外市場發售,價格是 669 美金,折合台幣 21,951 元。
相關連結 : 最上位播放器駕臨! Astell&Kern AK380 正式發布!
首款家用數位流訊源 AK500N,同時肩負網路串流播放和家庭媒體中心,本體前方之橫切線為吸入式 CD 光碟機,提供抓軌和擷取音訊功能。
至於垂直立起的平板螢幕用於連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NAS 甚至於 Astell&Kern 隨身播放器,透過 DLNA、Wi-Fi、Ethernet 等傳輸方式進行遠端遙控播放 AK500N 內置儲存空間的數位音源。
相關連結 : Astell&Kern 正式進入家用訊源市場,發表網路音樂播放器 AK500N
左圖發現 AK500N 數位流訊源 + AK500A 擴大機 + AK500P 電源供應器,由於前面板的斜切設計正好搭配成套,構成一組輕易融入家居風格的音樂聆聽系統,當然,前提是最令發燒友們關切的價格了。
目光移向位於中央處的 AK T1,一套多功能整合的家用音響系統,同時肩負數位訊源、DAC、類比 / 數位擴大與三組高中低音域喇叭功能,恰好構成 T 字型結構,Astell&Kern 所賦予之定位和 AK500 系列大不相同,更突顯時尚、強調現代感,官方宣稱 AK T1 適合擺放於咖啡廳、美術館等場所。
相關連結 : Astell&Kern 新品再臨! 家用多功能一體機「AK T1」日本初公開!
意外發現 Ultrasone Edition M 出現於此,現場搭配 AK Jr (Junior),代表驅動性無須多慮?總而言之,經過短暫聆聽之後,可以感受出 Edition M 有別於以往 Ultrasone 的聲音風格,低頻不再以強勁、渾厚、量感見長,收放速度相當快,瞬態表現良好,人聲略帶一絲絲暖意,或許是原廠考量到多數隨身設備而做出調整,即便隨身直推亦能取得不錯效果。
相關連結 : Ultrasone 頂級系列便攜耳機 Edition M,將於日本發售!
接著來到 Astell&Kern 展位後方的 RANKO,櫥窗內展示端子配件、電源插頭、電源插座、升級線材和壁插蓋板,兩款入耳式耳機 RANKO ACOUSTIC RIF-2020、RIE-800 自然不能錯過(純欣賞)。
當下聆聽雙動圈 + 雙平衡電樞單體混合耳機 tralucent audio REF-1,即便是 HiFiMAN HM901(Mini Box)亦無法驅動得宜,低頻控制不力,人聲較為貼近聽者,因此額外接駁隨身耳擴 RANKO REA-100,受惠於更強控制力,REF-1 低頻段凝聚力更好、更具層次感,感受到凝實而片狀的呈現方式,唯中頻人聲依然不脫「頭中效應」,興許是入耳式耳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隔壁桌是新興中國品牌 Questyle Audio 曠世音響,品牌命名為 Quest | Style 的合體字,旗下家用音響產品皆由 Foxconn 富士康代工製造,想必會有過人的硬實力和高工藝品質。
上圖展示的深空灰色隨身播放器,出自於 Questyle Audio 之手,早在今年五月於德國慕尼黑舉行的 HIGH END 2015 大展正式發表,各自區分為 QP1 標準版 / QP1R 參考版,後者在前者基礎之上,特別採用更高級的零件與設計,主板和軟體亦有差異,內置儲存空間提高至 32GB,電池續航力延長 2 小時。
QP1 / QP1R 最引人注目是右上角的類比音量旋鈕,中韓系隨身播放器 HiFiMAN、Astell&Kern 多採用相仿設計,兩側的防誤觸檔板亦同於 DENON DA-10,官方宣稱採用純 A 類的離散電流模放大電路,輸出阻抗 < 0.19Ω,更賦予高低阻抗和增益調整功能,在高增益驅動下,最大輸出達 1.9Vrms,因此非常期待聲音表現如何!
Questyle Audio 家用器材均由素雅的銀白色製成,產品線遍及 CMA800i(DAC/耳擴)、CAS192D(DAC)、CMA800R(耳擴),最特別是 CMA800R 搭配成套時,可以組成雙單聲道 MONO 模式,發揮預藏的 3-pin XLR 平衡耳機輸出功能,概念近似於 NuForce HA-200,不妨視為「先入手,再升級」的平衡耳擴方案。
環球知音
今回環球知音展示義大利銘牌的 Sonus Faber Olympica III 殿堂級兩聲道落地式喇叭,此番配合 McIntosh MCT450 2-Channel SACD/CD Transport、D150 Digital Preamplifier、MC301 Amplifier 現場動態發聲。
展房內發現 Sonus Faber Chameleon系列喇叭製品,最近新上市便受到諸多關注,可更換變化豐富的多彩側板是一大特點,購買前自行決定喜歡顏色,隨心情、擺設環境來變換色彩,正是「變色龍」系列的精髓所在。
整體系統選用自家代理的 Marantz SA8005 SACD/CD Player、PM8005 Integrated Stereo Amplifier、Sonus Faber Chameleon T 兩聲道落地式喇叭同步發聲,整體聲音表現,有如箭在弦上、蓄力一發的完整氣勢呈現,重播大編制演奏時更顯磅礡,考量到該款落地式喇叭僅需十萬不到的價位相當合算。
最後一間環球知音展房的數位訊源是 Linn Akurate Exakt DSM,主要訴求「The Source is In the Speaker」概念,僅提供純粹的數位輸出,內建空間校正來匹配喇叭擺位,透過 Cat.5 等級網路線傳輸數位訊號,因此搭配的兩聲道主動式喇叭是 Exakt Akubarik,內藏 DAC 數位類比轉換和電子分音器,輔以五組擴大電路驅動六單體,正下方的兩顆低音單體共同採用推晚式驅動,徹底實現數位傳輸方式。
除此之外,第二套系統為 Linn Majik DSM 綜合擴大機與 Majik 140 兩聲道被動式喇叭,Majik 系列定位皆屬中階等級,故價格方面有其優勢。
鈦孚
想必對於圖中的剪影標誌肯定不陌生,本展房擺設美國音響品牌 Ayre Acoustics KX-5 Twenty Preamplifier / VX-5 Twenty Stereo Amplifier 兩款二十周年紀念製品,再配合花梨木打造的 Dynaudio launches Contour Limited Edition 限量版兩聲道喇叭共同發聲。
在台灣甫推出的 Ayre Codex 前級 / DAC / 耳擴,可以配合圖中的 Macbook Pro 作為訊源,後續接駁耳機或者書架喇叭,形成一套簡約、不佔空間的桌上型音樂聆聽系統。
Ayre Codex 不免俗地提供 USB 數位音訊輸入,這是 Ayre 的拿手好戲,早年成名已久的 QB9 甚至是後續改款 QB-9 192(支援 PCM 24bit/192kHz)、QB9 DSD(支援 DSD2.8MHz)輸入介面僅搭載 USB 端口,足見廠方專注於 USB DAC 的堅毅決心。
官方售價 1800 美金、約合 58,935 台幣的 Ayre Codex,搭載時下熱門的 ESS Technology Sabre ES9018 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採用該品牌的諸多技術,無論全平衡無負迴授設計、差動放大電路、EquiLock 增益電路抑或是 Ayrelock 電源供應等等,特別提供一組 6.3mm TRS 以及兩組 3.5mm TRS 耳機輸出接口,後者甚至支援左右聲道獨立的平衡驅動模式,自從 TEAC UD-503 初發布以後,Ayre Codex 是第二款無痛支持「SONY MDR-Z7 搭載雙 3.5mm TRS 平衡線材」的家用型一體機,肯定是各廠牌共同串通好、引誘人敗家的種種陰謀(笑)。
接著來到鈦孚展房,主要訊源是 Audio Research CD6 Compact Disc Player/DAC,後續接駁 Constellation Audio 全新系列「Inspiration」的前級擴大機 Pre 1.0 和雙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Mono 1.0,喇叭無例外是 Dynaudio Confidence C2 Platinum,數百萬級音響系統應該會留下深刻印象。
鈦孚音響重裝火力展示區域,前端器材是 Audio Research CD 播放機、前級擴大和後級擴大機,型號依序為 Reference CD-9 CD Player/DAC、GS-Pre Preamplifier、GS-150 Power Amplifier,輔搭配兩聲道落地式喇叭 Dynaudio Confidence C4 Platinum,無論單體、分音器及其他細微部分皆有升級,最接近於旗艦級的 Evidence Platinum。
第二套兩聲道系統為 Audio Research CD6 CD / SACD / DVD / BD players、GSi75 Integrated Amplifier,三音路四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Dynaudio Contour S5.4 安置於兩側同步發聲。
Burmester 111 Musiccenter / 909 MK5 Power Amplifier / 948 Power Conditioner / Estelon Extreme 可能是當天發揮得最好的音響系統,整套動態聆聽展示的 1800 萬兩聲道組合,的確非常之震撼!
上文非指價格,而是評論系統的聲音表現,全套系統在全頻段過渡相當之流暢、平緩,同時提供沉穩、凝實卻不發散的低頻烘托感,在本屆 TAA 2015 音響展中,極品音響如此大手筆展示陣容的宣示意味極其濃厚。
Burmester 151 Musiccenter / 035 Preamplifier / 956 MK2 Power Amplifier / B31落地式喇叭,形成同品牌、一系列的兩聲道系統套裝。
右側擺放著極品音響的代理品牌陣容,特別提及美國 Playback Designs 音響品牌,該公司創辦人 Andreas Koch 曾經在 1982 年設計出全球初款非同步的數位音源採樣轉換器,後續偕同 SONY DSD 音源記錄格式的開發團隊共同設計出世界第一套 DSD 數位錄音、編輯兼具混音平台,因此在旗下訊源產品皆將輸入之數位訊號轉為 DSD,然後升頻處理為更高採樣率,SONY 高階數位流訊源亦是如此做法。
那麼怎麼實現呢?Playback Designs 採用受到玩家追捧的 FPGA 可程式化邏輯陣列晶片,自行撰寫韌體提供所需功能,配合獨家演算法進行 DSP 數位訊號處理,完全不假手他人,正是我對於 Playback Designs 最感興趣的幾項原因。
音悅
曾幾何時,音響市場竟然也刮起一陣韓流,從若干年前引進的 Calyx 再到當紅炸子雞 Astell&Kern,從著名音響集團 April Music 再到數位流訊源品牌 aurender,持續在國際市場攻城掠地,近耕耘訊源市場的成果斐然。
由音悅音響新引進的韓國品牌 aurender,現時隸屬於 TVLogic 上市公司,專注於開發數位訊源,旗下產品採用韓系常見的銀白配色兼具磨砂質感(Astell&Kern 是韓系品牌中,最為特殊的存在),圖中數位流訊源 N100、X100L 也不例外。
N100 本身定位於音樂播放器,內部未搭載儲存硬碟,好在可升級為 1TB SSD 固態硬碟版本的 N100S,至於 X100L 是台灣唯一引進的大容量版本,儲存空間高達 12TB,再加上 120GB SSD 用於高速緩衝儲存器。此外,皆須連接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且搭載高性能 USB 2.0、Ethernet LAN 接口,經過特殊處理來屏蔽雜訊,實現純數位訊源的輸出概念,不妨當作是專注於音樂播放的小型電腦,採用深度定製的 Linux OS 作業系統,特別挑選內部零件,著實和 PC Hi-Fi 的想法不謀而合。
大家有無發覺 N100 + X100L 陳列方式有其道理,若後端連接 X725 DAC/綜合擴大機,風格依然維持一致,簡單、耐看且不落俗套,立時想起同鄉的 April Music,旗下高端副品牌 EXIMUS DP1 & S1 亦能搭配為簡潔、小巧的兩聲道前端系統,同時不失卻品牌基因,筆者非常好奇上述產品互相混搭後,是否會引發特殊的化學變化呢?筆者非常有興趣知道。
相關連結:
aurender 韓國數位流訊源 X100 Music Player 正式上市
aurender 日前發表網路音樂播放器 N100,須外接數位類比轉換器
圖中展示的耳機系統是 Weiss MAN301、Eddie Current Balancing Act,最末端耳機為 Sennheiser HD800,線材替換成 Viard Headphone Cable,耳機升級線出品自新代理的 Viard Audio Design,每次去音悅時都有機會見到該品牌線材,曾試過高頻極其特殊,亦未在其他品牌的線材聽過如斯味道。
此區靜態展示 HiFiMAN HM901S 和底座,四周是音悅獨家代理的 Acoustic Research 多款線材和隨身型一體機 ARUA-1,Acoustic Research 是一間成立六十餘年的美國音頻品牌,今年推出首款入耳式 S700M 與耳罩式耳機 S5,可惜筆者恰好沒有「follow」到,往後有機會再來寫篇評測彌補先前的遺憾吧!
簡單試玩與試聽 Acoustic Research AR-M2,TAA 2015 音響展之前筆者對於該款隨身播放器抱持著濃厚興趣,乍看之下方正簡直、收邊俐落,三明治夾層與黑銀配色質感加分,實際握持時,AR-M2 的後方梯形斜角恰好容納於手掌,杜拉鋁金屬邊框質感良好,唯類比音量旋鈕的設計略有缺失,容易有「過調整」之情形,調整時得稍微回滾以達到最適中的音量刻度。操作介面即是 Android 原生系統,Acoustic Research 定製化程度不多,大致上提供不錯的直覺體驗,流暢度亦在水準之內。
即便搭配 AKG K3003 圈鐵混合式耳機,各頻段間的銜接卻非常自然,沒有中高頻段(平衡電樞)和低頻段(動圈)區位錯置,好似各自發聲之情形,同時在 AR-M2 身上未感覺驅動不力或是過驅動等問題,聲音屬中性略冷且略為刺激,好在幅度並不高,值得稱許是解析力足夠,完全未有低階播放器常見的顆粒感,相信能在三萬至四萬元價位帶站穩腳步,我認為是 Calyx M M1、SONY NW-ZX2 的可敬對手!
相關連結 : Acoustic Research 次世代旗艦播放器「AR-M2」,早於國外現身啦!
音響架上各款器材都大有來頭,Weiss Golden MAN 周年紀念款數位流訊源與旗艦級數位類比轉換器 Medus,再加上前級擴大機 Alluxity Pre One,兩側擺放 Klangwerk Ella 主動式落地喇叭,內置擴大電路將提供 160W x 2ch 功率輸出,中低頻和高頻單體位置特意製作成傾斜造型,透過三音路四單體的三面發聲設計,達到寬廣的頻率響應範圍。
凡順
爾後來到拜耳代理大本營 – 凡順展房,在角落擺放著 beyerdynamic 電競和語音通話用耳機 MMX300,有如封閉式 DT770 腔體樣式,外側是顯著可見的收音麥克風。
DT1350、T51p、T70p、DTX350M、CUSTOM STREET 一系列拜耳家的隨身便攜耳機陣容,搭配訊源則是 AK Jr、AK120 II、AK380,本屆音響展 Astell&Kern 的出鏡率是無庸置疑地最高,T70p 勉勉強強算是隨身啦,儘管是相當不易驅動的家用耳罩式耳機。
當中筆者最喜歡 DT1350 與 T51p 兩款型號,無論是金屬機構、清晰聲音再加上合理價格,怎麼說也是貼耳式耳罩中的「王道選擇」,如欲購入外出使用的小耳罩,筆者認為 DT1350 和 T51p 都是萬元以內的一項划算投資,考量到舒適度方面更推薦後者,畢竟 DT1350 主要定位於錄音室監聽,因此兩側夾力更強,以期符合監聽時的工作需求,不會輕易地掉落,固然有利有弊,相對損及長期配戴舒適度,卻也獲得絕佳的配戴穩固性。
如是音樂欣賞之用,我會推薦 T51p 較為合適,音樂性超過 DT1350,音色略暖,人聲更為貼近聽者,不失為另一種調音方式。空間營造完整性部分,兩款勢均力敵、難分軒輊,DT1350 和 T51p 都能呈現出上下立體的空間感,畢竟受制於小尺寸的封閉式腔體造成相對狹窄些,如此表現難以再苛求了。
此區展示小資一族的輕省耳機系統,電腦訊源透過 USB 介面輸入至 Mytek 192 DSD DAC,再經由 RCA 類比輸出至 beyerdynamic A20,耳機依序為 DT880 250 ohms、DT990 250 ohms、T90,俱是高阻抗耳機,故搭配 A20 並無不妥。
前端接駁 Mytek 192 DSD DAC,扮演挖掘豐沛資訊量的重要角色,即便轉接至旗艦耳機系統依然是稱職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其中性、直白、大音場、少修飾的聲音特質,如配搭拜耳耳機套裝,是否會稍嫌中正而無味道呢?
當年和韓國泡菜……Calyx 軍刀機打得火熱的 Wyred 4 Sound DAC2,去年官方發布 DSD 和 DSD SE 兩大改版,舊用戶們可以付費享受到升級服務,特別是 DSD SE 版本用料更是大升級,筆者認為在十萬以內的價位帶相當有競爭力,DAC2 DSD SE 是一款低頻豐腴且厚重、樂器泛音豐富、速度感略緩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有自身專屬的調音美學,適合抒情流行樂、著重氣勢的大編制演奏等樂曲類型,喜歡與否視乎個人口味了。
當今拜耳動力的最上位耳擴 A2,作為發布多年以來的 A1 後續改款之作,內部電路佈線更為整齊、功能更複雜,畢竟搭載兩組耳機輸出,共用一個 ALPS 音量控制,後端提供輸出阻抗及增益以匹配各式耳機,不過依然是旗艦 T1 的官配耳擴,按型號命名邏輯,難道會有新旗艦 T2?
赫然發現 beyerdynamic T1 2nd Generation 小立牌,自從消息發布之後,在燒友圈中造成不少正面迴響,在原有 Tesla 特斯拉單體施加額外的阻尼設計、最佳化後方單體的檔板結構、採用新型複合材質取代原本的聲學帳布,可換線設計亦獲得採用。」上代 T1 則會停產,由二代改款取代。
稍微岔開話題 ; 若提起新型 Tesla 特斯拉技術和 T1 2nd Generation,不免想起海外發布消息的 DT1770 PRO、T8iE / AK T8iE,究竟何時才會引進台灣市場?筆者在 DT1770 PRO 身上看到 McIntosh MHP1000 的些許影子,直覺猜測 beyerdynamic 由代工製造汲取相關設計經驗,恰好兩款均為封閉式腔體結構,至於是否真有關連,有待後續驗證囉!
相關連結:
[旗艦新改款、新價格]beyerdynamic T1 2nd Generation 改進磁路、新增換線設計!
beyerdynamic 新款封閉式耳機 DT1770 PRO,搭載 Tesla 2.0 特斯拉技術
[消息搶先看]beyerdynamic x Astell&Kern 聯名款旗艦入耳式耳機 AK T8iE
McIntosh 麥景圖發售 MHP1000、MHA100 新製品,宣示步入耳機市場
簡評 T1 2nd Generation 聲音印象 : 「依然是我們熟悉的好味道......我是說熟悉的拜耳聲啦!」即便前端為 Wyred 4 Sound DAC2 依然感受出非常分明的層次感,樂器排列相當整齊、規整劃一,當每件樂器齊奏時,彷彿鍍上一層明亮光澤的稀有金屬漆質,竟是如此清晰、如此實在地展現在你面前,無論形體感抑或是透明度都是上乘水準。
可惜是橫向音場寬度稍嫌狹隘,低頻量感略略偏少些,筆者認為 T1 2nd Generation 應有諸多潛力未完全挖掘,特別是拜耳耳機會隨著 Burn-In 產生不可控的聲音變化,所以在未掌握煲機時間之前,我們不會貿然評價這副旗艦耳機。
宙宣
今年宙宣展房的新品不多,小試五月中旬發布的 HD630VB 高階封閉式耳機,沒有 HD600、HD650、HD700 一脈相承的烘托氛圍感,取而代之是清亮中高頻與緊緻低頻表現,表現形式較往年煥然一新,隱約從 Momentum 都會時尚系列推出之後,後續中階的新潮耳機全數轉變風格了。
稍微評論 HD630VB 外觀設計,初看鋁製外殼尚可,細細端倪後卻像是塑膠材質,想是銀白配色會突顯上述缺憾,不如提供純黑色版本,質感肯定更加出色些。
相關連結 : Sennheiser HD 630VB 高階封閉式耳機新品初發布!
宙宣代理主推的 Jarre Technologies AeroSkull 骷髏頭造型喇叭,前方立著兩隻佩戴墨鏡的酷酷鬥牛犬 AreoBull,別懷疑!牠也是喇叭!
相距不遠的世貨展房展示 final 高端製品,PANDORA HOPE IV / VI 延續潘朵拉系列,後續仍會推出 SONOROUS VIII / X。現場訊源選用 HiFiMAN HM901,直接挑戰最高階款 SONOROUS X,畢竟以往 final 產品哲學是直推亦能出好聲,初步試用感想是 : 那重量真不是常人可以忍受,長期使用恐怕會對頸椎造成負擔(笑),且聲音有別於 HM2013 耳機交劉會嘗試過的潘朵拉系列 X 最上位款試作品。
畢竟以往 final 產品哲學是直推亦能出好聲,初步試用感想是,那重量豈非常人可以忍受,長期使用恐怕會對頸椎造成負擔(笑),聲音迥異於 HM2013 耳機交流會展示的潘朵拉 X 試作品,後者細膩感、透明度直逼靜電耳機,空氣感亦是全產品之最,完全將樂器發聲的振動聲重現,高頻亮得不可思議,可惜不耐久聽,亦偏離真實感。
如今,SONOROUS X 不再過度追求透明度與空氣感,依然有高頻偏亮之情形,保留該品牌特色之餘,更添金屬光澤感,當然呈現方式和 beyerdynamic 大不相同,筆者更為偏好後者所詮釋的聲音,以上純屬個人觀感,未必符合眾位玩家們的喜好。
相關連結 : 再次挑戰價格極限,final audio design 新旗艦家用耳罩 SONOROUS X / VIII
業務漸漸蒸蒸日上的 HiFiMAN 亦是世貨代理品牌之一,先前參加媒體餐敘兼新品發表會時,未能體驗的 EF1000 + HE1000 套裝終於有幸飽聽一回了,先前得知圓山飯店內的電源供應不佳,導致後續處理困難,根據台灣 HiFiMAN 臉書粉絲團所述,僅發揮六成實力,各位讀者請別失望,各家耳機專門店已率先引進 HE1000,至於官配耳擴 EF1000 上市日期應不會太久。
相關連結:
HiFiMAN x 360 共同合資,發布一系列新品 HM901U、HM802U、HM700S、HE400S
【S進化 + U升級】HiFiMAN 媒體發表會公開新製品,隨身聽、平板耳機、客製耳機正式襲台
HiFiMAN 近年意圖擺脫舊有產品的「黑漆漆」配色,轉往更大眾化、更易於營造質感的銀白外觀,如此改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製造工藝確實有進步,尚有諸多細微瑕疵,好比播放器底座凹槽處的切邊略為不平整,HM901S 螢幕玻璃邊緣有些微翹起,所幸不影響使用體驗。
HM901S 受惠於圓潤收邊的一體化機殼,利於提供穩固握持感,光憑此點便足以勝過 HM901,未及後者那般稜角分明,最有感升級之處是開機速度極快,操作轉盤更為滑順、定位準確,整體而言,筆者給予相對中等的評價。
當下在 HM901S 內藏樂曲清單內翻來找去,挑選相對熟悉的 Adele < 21 >,經過一番天人交戰後,老實說 HE1000 聲音差好幾口氣,傳言中的細膩度及平板特質皆未在 HE1000 套裝感受到,因前文提及僅有六成實力,留待日後於電源處理更優秀的環境下,聆聽熟悉音源,再次聆聽 HE1000 的真實風貌了。